作为当代鹤壁慈善事业的引领者与开拓者,河南省鹤壁市慈善总会多年来秉持“扶贫济困,扶危济难”的立会宗旨,以塑造四级慈善组织网络、多维慈善救助项目为工作重点,以构建及巩固“全民慈善”格局为奋斗目标,走出了一条既富于时代特色,又具有未来意义的发展之路。
党政重视 社会支持
近年来,鹤壁市慈善总会以《慈善法》为指引,以民生需求为指向,紧紧围绕全市工作大局,助力脱贫攻坚,打造慈善项目,拓展募捐渠道,弘扬慈善文化,强化志愿服务以及基层慈善组织建设,各项工作成绩显著,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与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。
2018年,鹤壁市慈善总会共募集善款326.59万元,善物价值610万元,帮扶困难群众近10万人次。其中各县区慈善会募集善款98.7万元,各志愿者工作站募集善款57.3万元,为实施精准扶贫、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为汇聚慈善资源,提升募捐能力,市慈善总会领导带头登门拜访,主动邀请爱心企业、单位及爱心人士参与慈善,贡献力量,得到了鹤壁飞鹤公司、市人民医院、市水务集团、河南天伦集团等大批爱心企事业单位,以及贾身聚、窦东海等众多爱心人士的积极回应。仅在去年9月“中华慈善日”期间举行的企业“鹤城慈善行”捐赠活动中,便有17家爱心企业捐款155.7万元。
目前,鹤壁市已成立市、县慈善会和慈善分会共9家,成为全市保障民生的一支重要力量。去年以来,鹤壁市慈善总会先后荣获“中原十大公益慈善组织奖”“全省优秀社会组织”等荣誉称号,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。
服务大局 彰显价值
实施精准扶贫项目,助力脱贫攻坚大业,是每个慈善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。根据鹤壁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,结合慈善扶贫实际情况,鹤壁市慈善总会将工作重点落实到帮扶贫困乡镇及贫困群众上,采取产业扶贫、大病救助、教育资助、贫困老人和留守儿童救助等措施,开展落实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帮扶,助推贫困群众脱贫,防止脱贫群众返贫。
产业扶贫方面,市慈善总会动员8家企业为淇滨区窑洞村投资26万元建立大棚项目,帮助村贫困户脱贫。鹤山区慈善会将企业投资的1200万元用于“西顶小镇”古村落保护和旅游开发项目,实行“两保一金”模式,使农民就业岗位有保障,农民创富技能培训有保障,农民大病救助有保障。目前,全村除1户之外全部脱贫,受到了河南省慈善总会领导的赞扬。
市慈善总会鼓励社会爱心企业和个人设立各类慈善扶贫基金,助力解决贫困人口因病、因灾、因学等致贫返贫问题。在认真总结与市人民医院、爱民医院、仁德医院合作经验的基础上,实现了贫困村大病救助基金的全覆盖。2018年,市人民医院、市老年医院(市按摩医院)、浚县社会福利医院、爱民医院、仁德医院等继续实施贫困家庭患者及时救助。5家医院均设立了150万元的救助金项目,一年间共救助103人。
淇滨区慈善会根据全区乡镇脱贫攻坚点多面广、任务繁重的特点,区慈善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牛建军带领工作人员跋山涉水,深入大山深处的杨寨沟、河口村、挂钩村等地进村入户,访贫问苦,配合区、乡扶贫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制定帮扶方案,通过招商引资为洪峪村、张公堰村引进了生态园建设投资和流转土地客商。帮助指导马横岭村建起旅游农家大观园、养马、养鸡、养猪场和林木培育地,社会效应良好,引得不少外地扶贫干部和第一书记前来参观取经,对淇滨区慈善会的工作交口称赞。
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,淇河家政志愿者工作站通过培训下岗职工和贫困户,以学一门技术实现脱贫。2018年共举办20期家政培训班,培训养老护理员、保育员、育婴师等2000余人,助她们走上就业之路。
市慈善总会还与“逗号”志愿者团队成员一道深入浚县邢固村、司庄村等地开展送衣下乡活动,他们为贫困乡亲送去了2000多件慈善衣物,温暖了困难群众的身心。
项目为本 品牌为上
慈善项目是慈善事业的有效载体。针对大病儿童和大病患者的实际困难,鹤壁市慈善总会实施了“点亮生命计划”贫困儿童大病救助项目和“SOS紧急救助”活动。“点亮生命计划”2018年共发放救助款41.5万元,救助大病儿童26名;“慈善SOS紧急救助项目”共发放善款74.6万元,帮79名困难群众提升生活的希望。“乐龄之家”慈善助老项目共投入资金30万元,建成“乐龄之家”6个,为近1万名老人提供了愉悦身心的活动场所。